當前頁面:首頁 > 專業知識 > 聽力語言康復 > 聽覺語言康復方法 > 聾兒語訓八要八不要
來源: 發布日期:2015.03.31 點擊量:
(一)要培養學生“說”的習慣,不要過多“正音”
培養學生“說”的習慣,提高他們口語表達的能力,這是我們聾校語言訓練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語言訓練的目標。我們語言訓練的目標不是把這些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培養成可以利用口語進行正常溝通的人,我們也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確定這樣的目標主要是我們的訓練對象所決定的,從生理上來看,他們已經過了最佳的訓練期(5歲以前是黃金訓練期);從基礎來看,他們的基礎一定不會是很出色的,因為那些訓練得比較好的孩子都去隨班就讀了。所以來我們這里的要么是年齡大,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要么是聽力比較差,訓練效果不是很好的孩子。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說”的習慣。因為只有他們養成了“說”的習慣,也就是用口語表達的習慣,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才可能提高。要養成“說”的習慣,激發他們“說”的興趣就是很重要的了,而過多的無謂的“正音”只會使他們覺得自己說的不好,逐步的喪失“說”的勇氣和興趣。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說”的勇氣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提高。而我們現在看到最多的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反復的給孩子“正音”。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正音”是需要的,但要適可而止,不要做過多的、無謂的“正音”,特別對于一些膽小的、對口語沒有信心的孩子更不能過多的“正音”,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二)要因材施教,不要“一視同仁”
上面已經分析過了,聾校的孩子層次比較多,根據我六年對83個一年級學生的統計來看,其中經過正規語言訓練的孩子有29個,在普通幼兒園學習過的孩子有34個,第一次進入校園的孩子有20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這樣的學生結構對于語言訓練課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經過正規訓練的孩子需要學習新的知識,而在普通幼兒園讀書的孩子要有適應聾校語言訓練的過程,從未進行過正規教育的孩子可以說是一張白紙。這就要求我們要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要多樣,教學內容上也要有所側重。在感情上“一視同仁”,但訓練方法和內容上要有所不同。比如聾校語言訓練教材第一冊第一課,就應該重點照顧那些第一次進入校園的孩子,只要他們能專心聽就可以了;對于其他的兩類孩子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能夠模仿并且分辨不同動物的聲音。
(三)要語言簡練,不要有過多的干擾詞匯
語言簡練是對教師的要求,對從事聾教育的教師,語言簡練應該是基本的要求,對于從事聾教育語言訓練的教師,語言簡練就更重要了。有的語言訓練教師教學方法很新穎,很能吸引學生,課堂氣氛也很好,但就是教學效果不好,很多學生不知老師說什么。比如,聾校語言訓練教材第一冊第十課,是學習馬路上的交通設施、交通規則和交通工具,其中有摩托車、自行車、轎車等16個詞語。這課的中心是讓我們的孩子明白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的名稱。教師在講的時候,只需要指著圖直接介紹“轎車”、“摩托車”、“自行車”就可以了,學生很容易記住,而且很多學生可能不用上課就已經明白了。有一次,我聽一位老師的課,這位教師可能想多教一些知識給學生,就說:“大家看,這輛紅色的車子,上面坐著一個戴頭盔的人,這輛車和自行車很象,但是電動的,叫摩托車?!闭f了那么多,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結果問學生,“這是什么車?”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紅車”、“電車”、“頭盔車”等等。其實問題就出在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干擾詞匯太多。學生本身聽的能力不行,主要是聽看結合,只要稍微一走神,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們要抓住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認識交通工具,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介紹那么多知識,學生也理解不了。
(四)要多讓學生參與,不要只聽(看)不做
聾??偣擦鶅哉Z言訓練教材,雖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有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可以讓學生參與表演的東西比較多。比如第四冊,一共十六課,一共有五十多個生活情景可以表演的,我們要多利用情景會話內容進行教學。聾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而且有很強的表演欲望和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進行情景教學。當然,情景教學要求我們教師要先作好設計,最好可以準備一些道具,讓學生有新鮮感,再準備一些獎品,激發他們表演的欲望。我們很多老師這方面都做的很好,但也有少部分教師嫌準備道具麻煩,不愿意進行情景教學,那么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很好。所以,我們要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不要讓他們只是作為看客,而是讓他們成為參與者,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會提高,學習效果才會好。
(五)要多讓學生說,不要只是讀
我國的教育歷來重視“讀”的作用,例如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都體現了“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語言訓練課就更是應該體現“讀”的重要性了。我經??吹接行├蠋熢凇白x”上下足了工夫:既有全班讀也有個別讀,既有男女生比賽也有前后排競爭,既有分角色讀也有老師領讀。我覺得凡是能想到的讀的方法和形式,老師都想到了,可是結果呢?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很好,可是到了課外,同樣的事情,不會用口語來說,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太注重讀了,把學生的思維都讀死了,沒有讓學生去“說”。我們應該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教學,不要只是死讀書。不要太注重句式是否完整、用詞是否精確等等,而應該多讓學生去“說”,這樣才有實用性。
(六)要多讓學生問,不要只是回答
我們語言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學會溝通,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經??吹竭@樣的情況:老師問學生:“你幾歲了?”學生回答:“我八歲了”。老師再問學生:“你讀幾年級?”學生回答:“我讀二年級”等等。然后老師就會說,看這個小孩說的多好??墒沁@樣的孩子到了校外,依然無法和別人溝通,為什么呢?我認為是我們的老師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溝通。溝通是相互的,要能夠有問有答才是會溝通,才是真正的會說話。我們在平時的語言訓練中要鼓勵學生多問,特別是一些情景教學中要多問,否則學生就成了回答問題的機器。這樣的教學永遠不可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七)要多種溝通方式結合,不要盲目禁止使用手語或書面語
我們有很多的語言訓練老師視手語如猛虎,認為手語和口語勢不兩立,學習了手語肯定不可能學會口語。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是偏激的。我們的孩子聽力不是很好,年齡偏大,他們在語文、數學等課堂教學中,必須結合手語和書面語來進行教學,否則學生理解不了。我們語言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說的習慣,提高溝通的能力。我們如果堅持不切實際的口語教學,學生對你說的根本就不能理解,如何掌握?如何學會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堅持口語、手勢語(特別是一些自然手勢語)、書面語結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的本領。
(八)要善于使用助聽設備,不要把設備做擺設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經濟的發展,現在各個聾校都配備了語言訓練設備,學生助聽器的佩戴率也在逐年上升,甚至有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每個班級都配備了語言訓練設備。既然有了這些設備,我們教師就應該使用這些設備,而且應該善于使用,掌握使用設備的技巧,讓這些助聽設備為聾生服務,為我們的語言訓練教學服務。但有一些教師嫌麻煩,平時上課的時候不使用助聽設備,只有當有人聽課或領導檢查的時候才用,把助聽設備當作擺設,充門面用的,很不應該。